南京这城吧,有时候真让人看不懂。
前脚还在慢悠悠地“徽京”着,后脚突然就给你上演一出速度与激情。
就说最近这事儿。
一份土建施工招标公告,悄么声地挂了出来,内容嘛,简单粗暴:花8000万,在南京北站和新林场站之间,给我挖通!
工期?
一年!
对,你没看错,就一年。
这感觉,不像是搞基建,倒像是年底冲业绩。
8000万,在南京如今动辄百亿的地铁项目里,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但这事儿邪门就邪门在这儿。
这段不足一公里的隧道,本该是地铁3号线四期工程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按规矩得跟着大部队排队等号。
可南京偏不,直接把它单拎出来,搞了个“插队VIP”,硬塞进隔壁正在火热施工的宁滁城际铁路队伍里。
这操作骚不骚?
就好比你家装修,水电瓦工木工油漆工都还没影呢,你先跳过所有步骤,跟老板说:“别的不管,先把马桶给我安上,急用!”
能有多急?
急到连亲儿子(3号线四期)的队都不排了,非要蹭隔壁老王(宁滁城际)的车。
这葫芦里卖的药,明眼人一看便知——救驾南京北站。
聊到南京北站,那可真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
规划图纸画得那叫一个气派,号称“江北新门户”,未来长三角的超级枢纽。
听听,多大的名头。
可再大的腕儿,也怕出场时没人捧场。
一个超级高铁站,要是建成之后空荡荡,连个鬼影都看不到,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就好比你搭了个金碧辉煌的戏台子,请来了天下第一的名角儿,结果发现台下连个买瓜子的观众都没有。
尴尬不?
南京一想,不行,这脸丢不起。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引流”大作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原计划里,给南京北站配套的地铁线路,那是一支豪华舰队:3号线、4号线、15号线、18号线……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
可现实呢?
远水解不了近渴。
15、18号线还躺在规划图上睡大觉,4号线延伸线刚发了个“正在研究”的朋友圈,等它落地,估计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算来算去,能指望上的,似乎只有那条宁滁城际。
可问题是,这是条往安徽跑的线,是“外援”。
一个主场,总不能光靠客队球迷撑场面吧?
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粉丝团,也就是南京城内的客流。
这下,所有的宝,都压在了地铁3号线身上。
只要能把南京北站和3号线的终点站新林场站连上,哪怕就这么一公里,就等于瞬间把这个孤悬江北的新枢纽,接入了整个南京的地铁主动脉。
到那时,住在城东的、城南的、河西的,想去南京北站坐个车,刷个金陵通就到了。
多美。
这笔账,南京算得清清楚楚。
所以,才有了这8000万的“火线救援”。
但你有没有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别扭?
一座城市的交通网络,本该是深思熟虑、统筹规划的产物。
现在为了一个站,就这么大动干戈,把既定的规划撕开一个口子。
这究竟是高瞻远瞩的“神之一手”,还是寅吃卯粮的“无奈之举”?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流量焦虑”。
现在不光是网红博主,连城市都开始为流量发愁了。
新城要流量,新区要流量,新车站,更是流量的吞金兽。
没有了人,再牛的规划,再靓的建筑,都是一堆冰冷的水泥。
这8000万,挖的不是隧道,是南京对未来的一个赌注。
赌赢了,南京北站盘活,江北起飞;赌输了,也就是多了一段“为了修而修”的地铁罢了。
只是不知道,在这场豪赌里,那些被推迟、被搁置的其他线路沿线的居民,又该作何感想?
说到底,一个交通枢纽的成功,光靠“喂客流”是喂不出来的。
它更像一个生态系统,需要产业、商业、文化这些东西去慢慢养。
地铁能把人带来,但能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来,来了还想再来,这恐怕不是8000万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啊,南京北站这出大戏,才刚刚演到序幕。
这条隧道,不过是递到主角手里的第一件道具。
至于后面的戏怎么唱,咱们,就搬个小板凳,慢慢看吧。
天金策略-炒股如何开杠杆-配资概念股票-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