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用“风雨兼程见彩虹”来概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5年。他表示,这五年,我国取得了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郑栅洁表示,这五年的历程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前所未有,我国不仅承受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经济社会发展还实现了大幅度跃升。
郑栅洁表示,不到180天,“十四五”就将收官。回过头来,5年前我国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都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的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这5年取得了新的开放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郑栅洁表示,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了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了35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郑栅洁表示,这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还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的经济总量,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家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四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
“可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的体量和增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郑栅洁表示。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每5年增长一岁
郑栅洁介绍,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其中,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每5年都增长了1岁。
郑栅洁表示,教育方面,为了让教育更公平更普及,我国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到97%,比“十三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医疗方面,为了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现在总数达到125个,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惠及4亿多人次。
另据介绍,“一老一小”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过1.8亿,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在涉及千家万户的出行方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加速完善,“十四五”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过1万公里,截至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是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当天到”“次日达”,交通出行和快递服务更加高效。
“每一个数据和每一个变化的后面,都是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民生无小事,我们紧盯百姓身边事,一件一件办实办细办好。”郑栅洁表示。
过去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如何看待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和增长拉动力从过去五年到未来五年的演变?在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回应表示:“关键是两句话,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次充分证明这一点。”
袁达表示,从内需整体看,过去4年中国经历了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冲击,但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长速度,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
消费方面,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比如商品消费方面,人工智能加速融入日常生产生活,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广受消费者欢迎;360全景运动相机、AI智能眼镜等新产品火爆全网;国风国潮商品表现亮眼,汉服、文创产品等销量成倍增长。
投资方面,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袁达介绍,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着力解决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自上而下、“软”“硬”结合。比如,过去4年,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有效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
袁达介绍,投资消费相互促进。一方面,市场消费的扩大,通过产品生产、配套建设等渠道带动投资,比如5G、智能手机等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近4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另一方面,有效投资的增加,通过生产等链条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提高了消费能力,也通过完善设施、优化环境等改善消费条件,直接促进了消费。“比如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袁达表示。
南方+记者 赵晓娜
天金策略-炒股如何开杠杆-配资概念股票-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