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某综艺节目对“讨好式社交”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争辩。人们普遍认为“讨好式社交”是满足他人需求、想法、情感的交往方式,以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题以当下热议的讨好式社交”为核心,要求考生展开思考和认识。这是一个贴近青年生活、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思辨性话题。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反思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取向,探讨自我与他人、真实与表演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树立健康、成熟的社交观。
精准审题,把握核心概念
材料首先给出了讨好式社交”的普遍定义:满足他人需求、想法、情感的交往方式,以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这一定义是立论的基石。考生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满足他人”、快速拉近”和交往方式”。这提示我们,讨好的本质是一种工具性的、以结果(拉近关系)为导向的社交策略,其核心是压抑自我、迎合他人。题目并未直接给出价值判断,而是用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的开放性问法,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辨空间。
多角度切入,确立核心立意
针对讨好式社交”,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形成不同深度的立意:
批判性立意(最直接、最深刻): 深入剖析讨好式社交”的危害。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自我的伤害,如导致自我认同危机、压抑真实情感、丧失独立人格;二是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如建立虚假脆弱的关系、无法获得真正的理解与信任。这种立意能够展现学生深刻的洞察力,直指问题本质。
辩证性立意(更全面、更成熟): 在批判的基础上,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并给出建设性的出路。可以分析讨好式社交”背后的社会心理,如对归属感的渴望、对冲突的恐惧、社会评价体系的压力等。然后,将讨好”与真诚”、共情”等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超越讨好的健康社交模式,如建立边界、提升自信、学会共情等。这种立意体现了思维的全面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反思立意(格局更大): 将讨好式社交”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思考。可以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与当代社会的和气生财”,探讨其合理性与异化。也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在个体与集体关系上的不同侧重,反思现代社会中个体价值被消解的现象。这种立意要求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更强的思辨能力。
构思文章结构,展现逻辑层次
无论选择何种立意,清晰的结构是文章成功的关键。以批判性+辩证性立意为例,可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
引论: 由材料引入,点出讨好式社交”的普遍性及其表象(看似是社交捷径),提出中心论点:这种社交方式弊大于利,我们应追求以真我为核心的真诚交往。本论一(析危害): 分论点一,讨好式社交”是自我价值的消解器。论述压抑真实自我、导致内在焦虑与身份迷失。本论二(辨关系): 分论点二,讨好式社交”构建的是虚假的人际关系。论述基于迎合的关系脆弱不堪,无法获得真情。本论三(给出路): 分论点三,破除讨好”迷思,走向真诚交往。提出具体方法:悦纳真我(建立自我认同)、敢于表达(坚守原则边界)、学会共情(平等尊重他人)。结论: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强调人生是寻找同路人的旅程,而非取悦所有人的表演,呼吁以真实的自我拥抱世界,收获真心。
明确文体要求,优化语言表达
题目要求明确文体”,通常议论文是最佳选择。语言上应力求准确、深刻、有说服力。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如将讨好”比作面具”或枷锁”)、引用(如心理学、哲学名言)等手法增强文采和理论深度。同时,由于话题贴近生活,语言也可适当融入一些感性色彩,引发读者共鸣,但要避免空洞的抒情,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辨内核。
总结:本题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完成一次关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深刻反思。优秀的作文不仅能准确揭示讨好式社交”的弊端,更能超越批判,提出建设性的、积极的人生观与社交哲学,展现出青年一代独立思考、真诚待人的精神风貌。
【佳作展示】
悦纳真我,方得真心
某综艺节目中关于讨好式社交”的激辩,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焦虑与迷茫。人们试图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想法与情感,来快速拉近关系,仿佛这是一条通往亲密与认可的捷径。然而,这条看似平坦的道路,实则通往的是自我价值的迷失与人际关系的虚妄。在我看来,真正的社交,不应是委曲求全的讨好”,而是建立在悦纳真我”基础上的真诚互动。
讨好式社交”的盛行,根植于我们对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深切渴望。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个体如同孤岛,害怕被孤立,恐惧被排斥。于是,我们戴上精心打磨的面具,将真实的自我小心翼翼地藏起,换上一副随和、顺从、永远说好”的面孔。我们揣摩上意,附和众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与原则,只为换取一句你人真好”或一个赞许的眼神。这种社交方式在短期内或许能收获一些表面和谐,但长此以往,其代价是沉重的。
首先,讨好式社交”是对自我价值的无情消解。当一个人将评价自己的权力完全交予他人时,他便失去了精神的脊梁。他的喜怒哀乐不再源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是取决于外界的反馈。为了维持人设”,他必须时刻紧绷神经,压抑真实的想法与需求。这种内在的割裂,会逐渐侵蚀自信,让人陷入我究竟是谁”的身份认同危机。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接纳的人,又如何能期待他人给予真诚的尊重与爱呢?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而讨好”恰恰是通往这一需求的反向之路。
其次,讨好式社交”构建的是脆弱而虚假的人际关系。以讨好”为纽带建立的关系,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美丽,却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因为对方所喜欢的,并非真实的你,而是那个你扮演出来的、永远符合他期待的角色。一旦你无法或不愿继续扮演,关系的裂痕便会瞬间显现。这种关系中缺乏最宝贵的元素——真诚与信任。真正的友谊与爱情,是基于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吸引与彼此看见,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无底线迎合。与其耗费心力去讨好一百个过客,不如用真实的自我去吸引一个知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讨好式社交”的泥潭,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呢?关键在于从向外求索转为向内扎根。
第一,要学会悦纳真我。这意味着我们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独特性。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底线与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当我们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的价值时,便不再需要外界的赞许来填补空虚。这份由内而外的笃定,会自然散发出一种自信而从容的光芒,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第二,要敢于表达真我。真诚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可以善良,但不必盲从;我们可以随和,但要有原则。敢于在适当的时候说不”,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感受,哪怕这可能会引起暂时的不快。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你的真实,而非苛求你的完美。筛选”出那些能够接纳你真实面貌的人,远比取悦”所有人更有意义。
第三,要提升共情而非讨好。真正的社交智慧,不是放弃自我去迎合他人,而是在坚守自我的同时,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感受。共情是平等的,是我懂你”;讨好是卑微的,是我怕你”。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用真诚的关怀去温暖他人,这种基于平等与尊重的互动,才能建立起深刻而持久的人际联结。
总之,人生是一场寻找同路人的旅程,而非一场取悦所有人的表演。与其在讨好中迷失自我,不如在真实中绽放光彩。让我们勇敢地摘下面具,以最本真的姿态去拥抱世界。唯有悦纳真我,方能得遇真心;唯有以心换心,方能收获真正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天金策略-炒股如何开杠杆-配资概念股票-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